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選自金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譯文
顧炎武外出遊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許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於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文,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坐在馬背上背誦經書,“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複習。可貴的是顧炎武並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開啟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歷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
顧炎武名言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
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 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
- 黑白中國畫圖片
- 優秀黨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黨員先鋒引領作用發言稿
- 關於談吐的禮儀知識
- 關於就業專家的傳授面試技巧
- 幾種提高記憶力的親子游戲
- 晏子使楚分段
- 五子棋必勝攻略那威五子兵法
- 一顆心一個肉字打一成語的答案
- 大一自我介紹時最好不要說什麼
- 髮型師與顧客口才
- 單位對個人工作鑑定評語範文
- 音樂專業自薦信三篇
- 航空公司面試空乘自我介紹範文
- 反腐倡廉的警句
- 掛職鍛鍊心得體會範文
- 面對煩惱的勵志名言
- 西安到閬中旅遊攻略
- 初一政治下冊期中開卷練習題答案
- 高速公路行駛如何選擇車道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