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滅論論戰歷史事件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齊永明七年***公元4******,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宴席上,範縝發表了反對佛教因果報應論,主張神滅的言論,隨後他又據此進一步寫成著名的《神滅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範縝畫像圖片
神滅論論戰主角範縝個人簡介
範縝少孤貧而好學,十多歲時拜名儒沛國劉瓛為師,在其門下數年,布衣草鞋,徒行於路,在車馬貴遊的同學面前,毫無愧色。範縝學成後,博通經術,尤精“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仕齊為寧蠻主簿,後遷尚書殿中郎,永明中,曾出使北魏。
齊司徒竟陵王蕭子良在京都雞籠山西邸官舍廣延賓客,範縝也預其中。蕭子良以佞佛聞名,邸內除聚集了信佛的文人學士外,還招致名僧,講論佛法。範縝在西邸卻盛稱無佛,否認佛教的靈魂不滅、輪迴轉世、因果報應之說,因而發生爭辯。蕭子良問範縝:“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貧賤?”回答說:“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入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認為人生的富貴貧賤只是偶然的際遇。既而草撰《神滅論》。蕭子良召集僧侶與其辯淪,但都不能屈服他。崇信佛教的士人也著文攻擊範縝。王琰譏諷他說:“嗚乎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範縝針鋒相對地回答:“嗚乎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蕭子良又想用中書郎官位來拉攏他。範縝大笑說:“使範縝賣論取官,已至令僕矣,何但中書郎邪!”齊明帝建武中,出任宜都太守,所轄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內有許多神廟,範縝下令禁燬,不許奉祀,後西邸舊友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東向,範縝迎投衍軍。
樑天監元年***502年***,範縝為晉安太守,在官清廉。遷尚書左丞,以坐尚書令王亮事謫徙廣州。梁武帝蕭衍佞佛,下詔宣佈佛教為“正道”,而《神滅論》此時卻在範縝親友中廣為流傳。六年,範縝回京師任中書郎,其時反對《神滅論》最力的沈約為中書令。
梁武帝發《敕答臣下神滅論》的敕旨,重新挑起論戰。組織僧俗六十多人發表文章對範縝進行圍攻,王琰則痛斥範縝:"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範縝巧妙地回道:"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
範縝對自己的理論作了更精闢的修訂,成為現傳的《神滅論》。大僧正法雲將蕭衍敕旨大量傳抄給王公朝貴;並寫了《與王公朝貴書》,響應者有臨川王蕭巨集等六十四人。蕭琛、曹思文、沈約三人著文反駁《神滅論》。曹思文以儒家的郊祀配天制度證明神之不滅,從而給範縝加上“欺天罔帝”、“傷化敗俗”的罪名。縝並不畏懼,據理反駁。最後,曹思文不得不承認自己“情識愚淺,無以折其鋒銳”。在蕭衍發動圍剿《神滅論》數年後範縝辭世。死後有文集十多卷,絕大多數早已亡佚。
神滅論論戰的背景
樑朝時,南朝佛教進入了全盛時期。梁武帝篤信佛教,他在天監三年***504年***下詔說:“大經中說道有九十六種,唯佛一道,是於正道;其餘九十五種,名為邪道。朕舍邪外,以事正內。……其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偽就真,舍邪入正。”***《廣弘明集》卷四***這道詔令,無異正式宣佈佛教為國教,一時朝野上下,佞佛成風。但也就在詔令頒發後不久,範縝不顧他被流放的不利處境,將《神滅論》充實完善,修訂定稿,並在親友中傳播,再一次向佛教發出了挑戰。
神滅論論戰鬥陣
為了不讓範縝的《神滅論》在更大的範圍流傳,當時最高的僧官大僧正法雲上書給梁武帝說:“範縝所著《神滅論》,群僚尚不知道它的觀點,先以奏聞。”提醒梁武帝蕭衍用皇帝的威嚴壓服範縝。蕭衍欲崇尚佛教,當然也必須搬開《神滅論》這塊絆腳石。但為了表示他的寬巨集大量,他首先解除了對範縝的流放,將他召回京師建康,並授以中書郎和國子博士的官銜。緊接著,梁武帝又佈置了對範縝的圍攻。為了確保一舉成功,他頒佈了《敕答臣下神滅論》的詔書,為這次圍攻的總動員令。他在詔書中首先定了神不滅的調子。詔書說:“觀三聖設教,皆雲神不滅。”同時,訓斥範縝“不求他意,妄作異端”,“違經背親,言語可息”。並引經據典,說靈魂不滅在儒家經典裡是有記載的。據《禮記·祭義》說,只有孝子才能使死去的親人享受祭品。《禮記·禮運》說,如果在祭祀前三天進行齋戒沐浴,就能見到所祭祀的鬼神。但是,為了表明自己並非以勢壓人,梁武帝又虛偽地把這次圍攻加上學術討論的裝潢,他說:“欲談無佛,應設賓主,標其宗旨,辨其長短,來就佛理以屈佛理,則有佛之義既躓,神滅之論自行。”***見《弘明集》卷十***所謂“設賓主”,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問答體論文體;所謂“就佛理以屈佛理”,言外之意是讓範縝放棄真理。
神滅論論戰結果
範縝對此毫不示弱,他堅持真理,絕不妥協,勇敢地接受了梁武帝蕭衍以及眾僧名士的挑戰,並將《神滅論》改寫成有賓有主、一問一答的文體,共設三十一個問答。蕭衍見範縝不肯就範,於是唆使光祿寺大僧正法雲寫了《與王公朝貴書》,發動朝野僧俗,一齊上陣,輪番向範縝展開進攻。先後參加圍攻的有六十四人,共拼湊了七十五篇文章。可是,他們多是無真才實學的御用文人,才華、文筆、思辨能力距範縝相去甚遠,只能以謾罵代替爭論。他們指責範縝“欺天罔上”、“傷化敗俗”,叫囂取締“妨政實多”的《神滅論》。範縝從容自若,沉著應戰,據理駁斥,史稱“辯摧眾口,日服千人”***《弘明集》卷九***。當然,圍攻者中也不乏辯士。東官舍人曹思文,能言善辯,筆力不凡,接連寫了《難神滅論》和《重難神滅論》,但與範縝交鋒後,亦一籌莫展,不得不承認自己“情思愚淺,無以折其鋒銳”。
在這場論戰中,範縝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並被載入史冊。梁武帝對他無可奈何,只好既不貶黜,也不升擢範縝,讓他位居國子博士,直至死。《神滅論》也未予以取締。 大約天監十四年***515年***,範縝病逝,終年約六十五歲。他有文集十五卷。範縝有一子,名胥,字長才。他繼承父志,傳父業,亦有口才。官為國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