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世紀回顧

  《》是2008-4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文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相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基本資訊作者: 嚴文明

  出版年: 2008-4

  頁數: 460

  定價: 220.00元

  ISBN: 9787030213488

  內容簡介

  《》分五卷出版。本書為《新石器時代考古卷》,由我國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專家學者撰寫而成。它總結了20世紀我國重要的新石器遺址的發現、研究成果及工作中的不足。

  本書分綜合研究、專門性研究、考古學文化研究和地區性文化研究的回顧四部分,反映了20世紀我國新石器考古工作者的觀點及在理論方面的探索。

  本書是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重要讀物,可供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及相關學科的師生、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痺畝痢?/p>

  《》分五卷出版。本書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卷》,由我國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專家學者撰寫而成。它總結了20世紀我國重要的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遺址的發現、研究成果及工作中的不足。本書在按地區的基礎上,以時代的早、晚排列順序編寫。人類化石都附於有關地區條目之下,文中有圖,文末附有較詳細的參考文獻。本書內容豐富,材料集中,反映了我國舊石器考古工作者的新觀點及在理論方面的新探索。

  近代考古學的傳入

  19世紀末,歐洲的考古學已經日漸興盛。1901年梁啟超在《中國史敘論》中,講到19世紀中葉以來歐洲考古學家將史前時期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三期,並將中國古史傳說與此比附。

  1898年安陽小屯村再次發現有字甲骨文,1900年敦煌石窟發現儲存大量古代寫本文書和其他文物的藏經洞,這是近代學術史上的兩項驚人發現,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前兆。第一次由中國學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是1926年從美國學習人類學歸來的李濟,在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進行的發掘。

  1927年,西北科學考察團成立,北京大學教授徐炳昶***旭生***被推選為中方團長,黃文弼代表北京大學考古學會參加該團去新疆進行考古工作。

  現代自然科學方法的廣泛採用

  國際上從50年代初期開始應用放射性碳素斷代的方法,被視為史前考古學中一場劃時代的革命。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8年後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65年底建成中國第一個放射性碳素斷代實驗室,1972年開始公佈年代資料。後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等單位,也相繼建立這種實驗室。各實驗室已公佈考古年代資料10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屬於史前時期。

  放射性碳素斷代已成為中國史前考古學的必要手段。這為建立各種文化型別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學根據。在探尋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進行夏文化的探索和先商、先周文化的研究方面,放射性碳素斷代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他幾種斷代方法,例如熱釋光斷代、古地磁斷代、鉀-氬法斷代、骨化石含氟量斷代、鈾系法斷代等,也都已陸續採用。為了鑑別各種遺物的原料、成分、產地和製造工藝,除繼續進行通常的化學分析及光譜分析、金相分析外,一些更為先進的測定方法,例如X射線熒光分析、中子活化分析、電子探針顯微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穆斯堡爾譜分析、同位素質譜分析等,也已在中國考古學中應用。尤其是對於金屬品、陶瓷器、玻璃器和紡織品,進行了較多的分析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國新石器時代居民的體質特徵和種系屬性的研究,基本上是近40多年開展起來的。

  對許多氏族公共墓地的人骨資料,都曾進行體質人類學的鑑定研究,目前已經積累了不少資料,開始對中國新石器時代居民的種系分佈問題提出一定的看法。通過對孢子花粉的分析考察古代的自然環境,鑑定作物標本的品種、動物骨骼的種屬,探討中國農業和家畜的起源,也有相當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