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意思

注音 ㄑㄧㄥ ㄏㄨㄤˊ ㄅㄨˋ ㄐㄧㄝ

拼音 qīng huáng bù jiē

釋義 青:田裡的青苗;黃:成熟的莊稼。舊糧已吃完;新糧未成熟;口糧中斷。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斷。

成語出處 《元典章 戶部 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湧貴。”

簡體字 青黄不接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接,不能寫作“結”。

相似詞 難以為繼後繼無人

相反詞 陳陳相因後繼有人

英語翻譯 gap between two harvests

日語翻譯 端境(はざか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ㄑㄧㄥ ㄏㄨㄤˊ ㄅㄨˋ ㄐㄧㄝ

拼音 qīng huáng bù jiē

成語解釋 青,指還沒成熟的綠色禾苗;黃,指舊有的黃熟穀物。「青黃不接」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語或本宋.歐陽修〈言青苗錢第二劄子〉。後用「青黃不接」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為繼。

一、 【語義說明】 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
【使用類別】
用在「糧食不濟」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 當地農民每到青黃不接的時期,都要靠借高利貸維生,景況讓人同情。 02 在以前,有時正處於青黃不接之際,政府還要徵糧,結果大家的生活更加困難。 二、 【語義說明】 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為繼。
【使用類別】
用在「缺乏不足」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 又到月底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可否向你借點錢來周轉一下? 02 我們公司財務只是短暫的青黃不接,經營狀況完全正常。 03 今年由於辦理退休的人太多,造成我們學校教師人力青黃不接。 04 由於國內出現高科技研究人材青黃不接的窘況,只好引聘國外專家來權充。 05 這些專家年紀都很大了,新進的一代又太生嫩,青黃不接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 06 如果不再注重年輕主管的栽培,不用幾年,我們領導階層就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

成語典故 ※宋.歐陽修〈言青苗錢第二劄子〉(據《歐陽文忠公奏議》卷一八引)臣竊見自俵青苗錢已來,議者皆以取利為非。朝廷深惡其說,遂命所司條陳申諭,其言雖煩,而終不免於取利,然猶有一說者,意在惠民也。以臣愚見,若夏料錢於春中俵散1>,猶是青黃不相接之時,雖不戶戶闕乏2>,然其間容有不濟3>者,以為惠政,尚有說焉。若秋料錢於五月俵散,正是蠶麥成熟,人戶不乏之時,何名濟闕,直是放債取利爾。〔注解〕(1)俵散:分發、分給。俵,音ㄅ|ㄠˇ。(2)闕乏:即「缺乏」,缺少、不足。(3)不濟:不夠、不足。

典故說明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為繼。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源源不絕 綽綽有餘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