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池肉林意思

注音 ㄐㄧㄨˇ ㄔㄧˊ ㄖㄡˋ ㄌㄧㄣˊ

拼音 jiǔ chí ròu lín

釋義 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後也形容酒肉極多。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簡體字 酒池肉林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燈紅酒綠窮奢極侈荒淫無度

成語故事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慾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釋出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備下一次戰鬥,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 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開啟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英語翻譯 rich <sumptuous>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ㄐㄧㄡˇ ㄔˊ ㄖㄡˋ ㄌㄧㄣˊ

拼音 jiǔ chí ròu lín

成語解釋 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用以形容酒肉之多。◎語本《史記.卷三.殷本紀》。後用「酒池肉林」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毫無節制。△「肉山酒海」

【語義說明】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毫無節制。
【使用類別】
用在「侈華糜爛」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自從他發了一筆橫財之後,便過著呼朋引伴,酒池肉林的生活。
<02>他仗著龐大的祖產,天天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完全不事生產。
<03>一個人如果夜夜笙歌,酒池肉林,就算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
<04>沒想到他成功之後,受不了物質的誘惑,夜夜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
<05>他過去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但自皈依佛法後,簞食瓢飲,竟也滿足。

成語典故 ◎1《史記.卷三.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冣1>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2>肉為林,使男女倮3>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注解〕(1)冣:音ㄐㄩˋ,同「聚」,聚積。(2)縣:音ㄒㄩㄢˊ,同「懸」,繫、掛。(3)倮:音ㄌㄨㄛˇ,同「裸」,裸露。◎2《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以覽示漢富厚焉。於是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名)〔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

典故說明 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位君主,他暴虐無道,根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他花了大量錢財人力興建了一座名為鹿臺的高臺,又建了許多華麗的宮室,收集許多駿馬和美女。還下令用酒裝滿池子,懸掛的肉類多到像座樹林,以供他隨意吃喝。又叫裸體的男女互相追逐嬉戲,叫樂師演奏靡靡之音,跳下流的舞蹈,生活極其靡爛荒淫。後來「酒池肉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毫無節制。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這篇裡的「酒池肉林」則是形容酒肉之多的意思。根據《史記》的記載,漢時天子為了誇耀漢朝國勢,聚酒成池,掛肉成林,帶那些西域使節遍觀各地倉庫中儲藏的物資,讓他們見識漢朝的廣大。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