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裡藏刀意思

注音 ㄒㄧㄠˋ ㄌㄧˇ ㄘㄤˊ ㄉㄠ

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釋義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簡體字 笑里藏刀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裡,不能寫作“禮”。

相似詞 佛口蛇心口是心非

相反詞 心口不一推心置腹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由於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17年,魯肅病死。孫、劉聯合抗曹的蜜月已經結束。
  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孫權久存奪取荊州之心,只是時機尚未成熟。不久以後,關羽發兵進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後患,留下重兵駐守公安、南郡,保衛荊州。孫權手下大將呂蒙認為奪取荊州的時機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議孫權派當時毫無名氣青年將領陸遜接替他的位置,駐守陸口。
  陸遜上任,並不顯山露水,定下了與關羽假和好、真備戰的策略。他給關羽寫去一信,信中極力誇耀關羽,稱關羽功高威重,可與晉文公、韓信齊名。自稱—介書生,年紀太輕,難擔大任,要關羽多加指教。關羽為人,驕做自負,目中無人,讀罷陸遜的信,仰天大笑,說道:“無慮江東矣。”馬上從防守荊州的守軍中調出大部人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陸遜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風報信,約定雙方一起行動,夾擊關羽。
  孫權認定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派呂蒙為先鋒,向荊州進發。呂蒙將精銳部隊埋伏在改裝成商船的戰艦內,日夜兼程,突然襲擊,攻下南部。關羽得訊,急忙回師,但為時已晚,孫權大軍已佔領荊州。關羽只得敗走麥城。

英語翻譯 a smile of treachery

日語翻譯 笑顔(えがお)の下(した)に刀(かたな)を隠(かく)してい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ㄒㄧㄠˋ ㄌㄧˇ ㄘㄤˊ ㄉㄠ

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成語解釋 笑容的後面藏著刀。形容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語本《舊唐書.卷八二.李義府列傳》。△「口蜜腹劍」

【語義說明】比喻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面善心惡」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是個笑裡藏刀的人,得小心應付。
<02>我不跟他往來,因為他笑裡藏刀,太狡猾了。
<03>這種人虛偽得很,我哪知道他是否笑裡藏刀
<04>我看他只是表面友善,得小心提防他笑裡藏刀
<05>笑裡藏刀的小人,就是正面擁抱你,背後插你刀的人。
<06>就這樣明升暗降,董事長笑裡藏刀地把王經理給逼走了。
<07>沒想到他平日笑笑的,卻是笑裡藏刀,整人手段如此狠毒。
<08>你竟然懷疑我笑裡藏刀?枉費我對你掏心挖肺的,真是不值得呀!

成語典故 #《舊唐書.卷八二.李義府列傳》高宗將立武昭儀為皇后,義府嘗密申協贊,尋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賜爵廣平縣男。義府1>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2>。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3>。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注解〕(1)義府:李義府(西元614?666),唐瀛州饒陽人,善於文章,太宗時對策擢第,授門下省典儀,高宗時遷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尚書,封河間郡公。後以罪流放嶲州,憤而卒。(2)褊忌陰賊:心胸狹小猜忌,且陰險狠毒。褊,音ㄅ|ㄢˇ。(3)傾陷:加害他人。〔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二二三.姦臣列傳上.李義府》

典故說明 「笑裡藏刀」典源作「笑中有刀」。這句話本來是用來形容唐初的李義府。當唐高宗要立武昭儀(即後來的武則天)為皇后時,李義府曾暗中出了力,所以後來擢升高官,獲賜爵位。他這個人,平常與人相處,外表謙恭有禮,說起話來更是語氣平和,又面帶微笑。事實上,卻是一個心胸狹窄,喜歡猜忌的人。現在既然當了大官,就希望別人來歸附於他。如果有人稍為忤逆他的意思,他就想盡辦法來陷害對方。因此當時的人形容他是「笑中有刀」,並且給他取了個外號,冠上他的姓,叫作「李貓」。意思是說他像貓一樣,貌似柔順,卻會害人。後來這裡的「笑中有刀」演變成「笑裡藏刀」,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

近義成語口蜜腹劍 佛口蛇心 笑面夜叉 綿裡藏針

反義成語心口如一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