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信參半意思

拼音 yí xìn cān bàn

釋義 懷疑相信各佔一半。

成語出處 宋 魏了翁《江陵別安撫書》:“少之時,有言人之簠簋不飾者,輒咎其誣人;迨稍涉世,疑信參半,今則信其有是人也。”

簡體字 疑信参半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疑,不能寫作“穎”。

相似詞 半信半疑、似信非信

相反詞 信以為真疑神疑鬼深信不疑

英語翻譯 half belief

日語翻譯 信疑(しんぎ)相半ばする,半信半疑(はんしんはんぎ)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ˊ ㄒㄧㄣˋ ㄘㄢ ㄅㄢˋ

拼音 yí xìn cān bàn

成語解釋 義參「將信將疑」。見「將信將疑」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源,提供參考。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據《李遐叔文集》卷四引)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1>,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為之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注解〕(1)沒:音ㄇㄛˋ,死。通「歿」。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弔古戰場文〉是唐代文學家李華憑弔古戰場所寫,描寫古戰場的悲涼景象,遙想當年戰事的慘烈以及人民因戰爭所受到的苦難。所描述的雖是古代戰事,其實是以古鑑今,因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之問。最後寫到戰士家屬的悲哀,他們對戰場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對任何傳來消息也是將信將疑,不辨真偽。「將信將疑」這個成語出在此處,與「半信半疑」、「半疑半信」義同,可以通用,如《紅樓夢》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籤巧得很。……』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