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突起意思

注音 ㄧˋ ㄐㄩㄣ ㄊㄨ ㄑㄧˇ

拼音 yì jūn tū qǐ

釋義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簡體字 异军突起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例子 武昌樹幟,餘在滬讀,值先烈陳英士先生異軍突起。(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

成語辨形 起,不能寫作“啟”。

相似詞 別樹一幟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成語故事 出處《史記 項羽本紀》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無道,天下百姓怨聲載道,陳勝、吳廣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這時,東陽縣有個獄吏名叫陳嬰,他一向在縣中很有威信,東陽的百姓都很尊敬他。東陽縣的年輕人見到全國起義浪潮風起雲湧,也殺了東陽縣令,聚集了幾千人,宣佈起義。他們一致請陳嬰做他們的首領。縣中的老百姓聽說陳嬰作了起義軍的首領,紛紛前來投軍。沒多少時間,東陽的義軍便壯大到二萬多人。東陽的年青人又想擁戴陳嬰為王,並獨樹一幟;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頭巾裹頭,顯示他們是一支新起的與眾不同的軍隊。但是,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我嫁到陳家,從沒聽到你家的祖先有什麼大貴的人,現在你的名氣一下子這麼大,不是什麼好兆頭。你不如率眾歸順於什麼人,將來起義成功,還可獲得封侯。萬一起義失敗;也沒有人會責怪你。”於是,陳嬰便不敢稱王,他對部下說:“項梁是楚將項燕的兒子,很有名聲。將來帶兵滅亡秦國的,一定是項氏。我決定率兵歸附他。”這時,正好項梁率兵過江,陳嬰便歸順了項梁。

英語翻譯 a new force suddenly coming to the force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