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意思

注音 ㄓㄢ ㄓㄢ ㄗㄧˋ ㄒㄧˇ

拼音 zhān zhān zì xǐ

釋義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簡體字 沾沾自喜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沾,不能寫作“拈”或“粘”。

相似詞 自鳴得意沾沾自滿

相反詞 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成語故事 西漢漢武帝的母親竇太后排擠竇嬰,竇嬰稱病回家。吳、楚七國叛亂,漢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去平定叛亂。竇嬰對皇帝所賜的金銀很不在意,平定叛亂後,竇嬰被封為魏其侯。竇太后改變陳見想讓他出任丞相,漢景帝認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罷

英語翻譯 pleased with oneself

日語翻譯 得意気(とくいげ)になる,うぬぼれ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ㄢ ㄓㄢ ㄗˋ ㄒㄧˇ

拼音 zhān zhān zì xǐ

成語解釋 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語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自鳴得意」

【語義說明】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
【使用類別】
用在「得意自滿」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得到高分不必沾沾自喜,謙虛才能更進步。
<02>我看他為此小事就沾沾自喜,將來不會有多大出息。
<03>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樣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噓一番。
<04>我們不能因為有一點進步而沾沾自喜,反而應該更加努力精進。
<05>你看他被稱讚後沾沾自喜的那付得意神色,好像要飛上天去一樣。
<06>如果我們因為這點小成就便沾沾自喜,那會失去再接再厲的動力。
<07>想不到生意才有一點轉機,他就沾沾自喜起來,也太不知長進了吧!
<08>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他一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就不免沾沾自喜
<09>能成大事者,不會因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他們總是把眼光投向更遠大的目標。
<10>喜宴上,賓客們頻頻稱讚新娘子美貌大方,他聽了心中沾沾自喜,慶幸自己能娶個美嬌娘。

成語典故 《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閒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桃侯免相,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1>?魏其者,沾沾2>自喜耳,多易3>。難以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注解〕(1)魏其:竇嬰封號。竇嬰(??西元前131),字王孫,西漢觀津人。文帝竇后之姪。武帝時為丞相,尊崇儒術。七國之亂,被景帝封為大將軍,亂平,以功封魏其侯,後為營救灌夫,觸怒景帝后,棄市而死。(2)沾沾:自得的樣子。(3)多易:輕率。

典故說明 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堂侄,他喜歡結交四方賢人,在漢景帝初年時擔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著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裡糊塗地說:「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讓給我弟弟繼承。」竇嬰認為漢朝的制度是傳子不傳弟,於是表示反對,因此,觸怒了竇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見。後來,吳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時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諸竇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請竇嬰出來當大將軍,把吳、楚亂事敉平。之後竇嬰受到重用,被封為魏其侯。後來竇嬰當了太子栗的老師,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竇嬰雖然極力諫爭,但不被採納,於是就稱病辭官。許多賓客辯士遊說他,他就是不出來。後來好不容易聽從梁人高遂的說詞,才又再出來做官。過了一段時間,宰相桃侯辭官,竇太后想請竇嬰來繼任,但景帝不贊成,並且說:「竇嬰這個人過於自滿,總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輕率,不是能重用的人。」於是沒有起用他作宰相。後來「沾沾自喜」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

近義成語自鳴得意 洋洋自得 洋洋得意 詡詡自得

反義成語自輕自賤 垂頭喪氣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