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轉意意思

注音 ㄏㄨㄟˊ ㄒㄧㄣ ㄓㄨㄢˇ ㄧˋ

拼音 huí xīn zhuǎn yì

釋義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成語出處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簡體字 回心转意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意,不能寫作“義”。

相似詞 棄舊圖新洗心革面一改故轍

相反詞 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義無反顧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病死,他的大臣雍闓投降吳國,吳國派他擔任永昌太守,他走馬上任。永昌郡守將呂凱忠於蜀國,不肯放雍闓進城,特地給雍闓回了一封文書,希望他能回心轉意,將會有所作為的,再大的官都可以做

英語翻譯 repent and reform

日語翻譯 翻意(ほんい)する,思い直(なお)して気が変(か)わ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ㄏㄨㄟˊ ㄒㄧㄣ ㄓㄨㄢˇ ㄧˋ

拼音 huí xīn zhuǎn yì

成語解釋 「回心轉意」之「回」、「轉」,都是扭轉的意思。「回心轉意」指改變心意。語出《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

【語義說明】改變心意。
【使用類別】
用在「改變心意」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事到如今,縱使你回心轉意,也已經無法挽回。
<02>小明痴痴地等待,期盼女友有回心轉意的一天。
<03>他並沒有回心轉意,仍舊執迷不悟,一錯再錯。
<04>經過一番解釋,他終於回心轉意,決定答應我的請求。
<05>他已經低聲下氣地來拜託你了,為何你仍不肯回心轉意
<06>雖然老王誠心盼望太太能回心轉意,可惜最後仍走上離婚一途。
<07>老李為人最固執了,一經決定的事,不可能有回心轉意的時候。
<08>我會暫時為你保留幾個名額,如果你回心轉意決定報名了,請趕快通知我。

成語典故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魏元壽問《大學》。先生因云:「今學者不會看文章,多是先立私意,自主張己說;只借聖人言語做起頭,便自把己意接說將去。病痛專在這上,不可不戒。」又云:「近有一學者來,欲說『皇極』。某令他說看,都不相近,只做一個『大中』字說了,便更無可說處。不知自孔孟以後千數百年間,讀書底1>更不仔細把聖人言語略思量2>看是如何。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在天地間做甚麼也!」〔注解〕(1)底:音˙ㄉㄜ,同「的」。「讀書底」即「讀書的」。(2)思量:衡量、考慮。

典故說明 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意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一意孤行 死心塌地 固執己見 執迷不悟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