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意思

注音 ㄑㄧㄢ ㄅㄧㄢˋ ㄨㄢˋ ㄏㄨㄚˋ

拼音 qiān biàn wàn huà

釋義 形容變化非常多;沒有窮盡。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變萬化而不窮。”

簡體字 千变万化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化,不能寫作“話”。

相似詞 變化莫測瞬息萬變

相反詞 一成不變依然如故

成語故事 千變萬化  據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千里,深受寵愛。他非常喜歡遊玩,曾經接受西王母的邀請,參加過瑤池盛會。  一天,周穆王從崑山返回合山,途中聽說有個叫偃師的人,手藝精巧,製作的動物能叫會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見偃師,問:“聽說你能造出各種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讓我看看。”  第二天,偃師帶上木頭雕成的假人拜見穆王。穆王看這些假人的五官齊全,眉毛鬍子像真人一模一樣,覺得很吃驚。  穆王問偃師:“你雕的這些人都能動嗎?  偃師說:“不但能動,而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人一樣。”  穆王說:“讓他們表演起來,我看比真人差多少。”  偃師用鼓聲指揮木頭人開始動作。木頭人按著鼓聲的節奏,別開陣勢,進行攻守,但見木頭人手執刀槍劍棍攻殺、防守,進退有序,一會排成一字長蛇陣,忽然又變成十面埋伏,繼而化作九宮八封陣、六花陣、七星陣、八門陣,陣勢千變萬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繚亂,非常高興。他覺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讓妃子欣賞一番,實在有些遺憾,於是命令宮女請妃子一同觀看。<

英語翻譯 unending changes

日語翻譯 千変万化(せんぺんばん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ㄑㄧㄢ ㄅㄧㄢˋ ㄨㄢˋ ㄏㄨㄚˋ

拼音 qiān biàn wàn huà

成語解釋 形容變化無窮。#◎語出《列子.周穆王》。△「瞬息萬變」

【語義說明】形容變化無窮。
【使用類別】
用在「變化多端」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魔術師的表演千變萬化,讓人嘆為觀止。
<02>我這一枝禿筆,實在無法形容雲海的千變萬化
<03>阿里山的日出景象千變萬化,叫人看得目不暇給。
<04>國慶日放的煙火花樣千變萬化,看起來真是美麗極了!
<05>萬花筒裡千變萬化的圖案,讓小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
<06>千變萬化的國際情勢,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究竟如何發展。
<07>《西遊記》裡千變萬化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廣大的讀者。
<08>參加化妝舞會的賓客們造型千變萬化,極盡搞怪之能事。
<09>人的思想和創意是千變萬化的,怎麼可以用僵化的制度加以規範呢?

成語典故 #◎1《列子.周穆王》1>周穆王2>時,西極3>之國有化人4>來,入水火,貫5>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礙6>。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築。土木之功,赭堊之色,無遺巧焉。五府為虛,而臺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臺。簡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娥眉,設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珮玉環。雜芷若以滿之,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月月獻玉衣,旦旦薦玉食。化人猶不舍然,不得已而臨之。居亡幾何,謁王同游。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迺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十年不思其國也。〔注解〕(1)典故或見於《莊子.田子方》、《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2)周穆王:姓姬名滿,昭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年過五十即位,不恤國事,得八駿馬西遊,樂而忘返,國幾為徐偃王所乘。急歸,使楚滅徐。後拒諫而征犬戎,荒服者從此不至。在位五十五年崩,諡曰穆。(3)西極:西邊的盡頭,指西方極遠的地方。(4)化人:有幻術或道術的人。(5)貫:穿透。(6)礙:阻礙。◎2《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越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髮,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歎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釐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參考資料〕■《莊子.田子方》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无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无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且夫天地為鑪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典故說明 《列子.周穆王》有一段記載:周穆王時,有一異人從西方極遠之國來,他能進出水火,穿透金石,使山川夷為平地,把城市遷到別處;能凌空而不會墜下,碰撞實物也不受阻擋。變化多端,無窮無極。周穆王對他非常敬畏,奉若神明。典源又見《列子.湯問》。其內容則是記載周穆王西遊時,遇到一個巧匠,他製作的木偶與真人無異,並且在巧匠的操控下跳起舞來,動作千變萬化,十分靈巧。周穆王見了非常驚異,稱讚工匠的技藝精巧,有如自然的化育。「千變萬化」就是直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變化無窮。

近義成語瞬息萬變 變化多端 變化無窮 變幻莫測

反義成語一成不變 千篇一律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