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意思

注音 ㄕㄤˋ ㄒㄧㄚˋ ㄑㄧˊ ㄕㄡˇ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釋義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成語出處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聖旨也。”

簡體字 上下其手

常用程度 生僻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其,不能寫作“奇”。

相似詞 營私舞弊徇私舞弊

相反詞 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成語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託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英語翻譯 practise fraud <league together for some evil end>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ㄕㄤˋ ㄒㄧㄚˋ ㄑㄧˊ ㄕㄡˇ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語解釋 以手勢高舉和向下來暗示對方,以進行舞弊的伎倆。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或形容帶有邪念,不禮貌地觸摸他人身體。

一、【語義說明】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使用類別】
用在「舞弊謀利」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這是一件一群人監守自盜,上下其手,貪汙公款的弊案。
<02>那對父子在這件弊案中,上下其手,不知貪了多少黑心錢!
<03>這些貪官無所不用其極,利用職權,上下其手,能要就要,心中哪還有國家民生?二、【語義說明】形容帶有邪念,不禮貌地觸摸他人身體。
【使用類別】
用在「無理碰觸」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歹徒本來在她身上上下其手地亂摸,看警察出現了,才落荒而逃。
<02>他一見搶匪出現就先昏倒了,身上的財物當然也就被上下其手地搜個精光。

成語典故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 ,遂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1>囚2>皇頡3>,公子圍4>與之爭之,正5>於伯州犁6>。伯州犁曰:「請問於囚7>。」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8>之貴介9>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10>也。誰獲子?」囚曰:「頡遇王子,弱11>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注解〕(1)穿封戌:春秋時代楚國大將。(2)囚:動詞,俘虜,拘禁。(3)皇頡:春秋時代鄭國大夫。頡,音ㄒ|ㄝˊ。(4)公子圍:春秋時代楚國王子,名圍。共王子,後承繼王位為楚靈王。(5)正:音ㄓㄥˋ,論定是非。(6)伯州犁:春秋時代楚國大夫。(7)囚:名詞,囚犯。(8)寡君:古代臣民對他國自稱本國君主的謙詞。(9)貴介:顯貴的人。(10)縣尹:職官名,一縣的首長。(11)弱:動詞,敗。

典故說明 據《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春秋時代,楚、鄭兩國交戰,楚國大將軍穿封戌俘虜了鄭國大夫皇頡,立下大功。同行的王子圍見了眼紅,想要把這個功勞占為己有,硬說皇頡是被自己捉到的。穿封戌也不甘勢弱,兩人爭執不下,於是找了伯州犁來裁斷是非。伯州犁說:「這要問問被虜來的皇頡,他說的一定錯不了。」便把皇頡帶上,由伯州犁來質問。但其實伯州犁想袒護王子圍,於是他故意先高舉一手指著王子圍說:「這位是王子圍,也是本國國君所寵愛的弟弟。」接著放下手,向下指著穿封戌說:「這位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一個縣官。這兩人當中,究竟是那一個捉到你的?」皇頡看到他刻意分別的手勢,也聽懂了話中的暗示,就順應著回答說:「我不敵王子圍,就敗下陣來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上下其手」,用來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亦用來形容帶有邪念,不禮貌地觸摸他人身體。

近義成語徇私舞弊 通同作弊

反義成語奉公守法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