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若罔聞意思

注音 ㄓㄧˋ ㄖㄨㄛˋ ㄨㄤˇ ㄨㄣˊ

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釋義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成語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簡體字 置若罔闻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置,不能寫作“知”;罔,不能寫作“岡”或“網”。

相似詞 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視無睹

相反詞 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會神

英語翻譯 pay no attention to

日語翻譯 聞(き)かぬふりをする,聞(き)き流(なが)す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ˋ ㄖㄨㄛˋ ㄨㄤˇ ㄨㄣˊ

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成語解釋 置,放著。罔,沒有。「置若罔聞」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語或出明.朱國幀《湧幢小品.卷九.閣臣相搆》。△「置之不理」

【語義說明】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
【使用類別】
用在「聽而不聞」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今天你如果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日後必將後悔!
<02>他向來我行我素,對別人的指責與批評置若罔聞
<03>朋友的殷殷告誡,他都置若罔聞,才會有今天的下場。
<04>不管妻子怎麼吼叫,他仍置若罔聞地坐在那裡,看著電視。
<05>他所以會落到今日的下場,就是因為平日對朋友的告誡都置若罔聞
<06>雖然我的看法不見得十全十美,但他那置若罔聞的態度實在令人生氣!
<07>當主管的人假如對部屬的意見都置若罔聞,怎能集思廣益把公司辦好呢?

成語典故 ※#明.朱國幀《湧幢小品.卷九.閣臣相搆》1>沈蛟門2>惱郭明龍3>,不必言矣,難道便要殺他?妖書事發,沈在閣中,聞有中書茅姓者進言云:「外邊謂是郭侍郎。」沈嘿4>不應,遂傳出亂做,郭幾不免,此案遂為毒藥。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推其微意,謂便做也得,遂揣摩迎合,甚至連及歸德諸名士,豈嘿之一字,真是相體。流禍無窮,千古炯戒。〔注解〕(1)典故或見於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2)沈蛟門:沈一貫(西元1531?1651),字肩吾,號龍江,明浙江鄞縣人。為人耿介,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頗有盛名。與同事沈鯉不和,多相排擠,後於楚宗、妖書、京察三事處理不公,甚違清議。萬曆三十四年,與沈鯉同罷去官。卒謚文恭。(3)郭明龍:郭正域(西元1554?1612),字美命,明湖廣江夏人。博通典籍,授編修,曾為光宗講官,後為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萬曆年間,妖書事起,禍延正域,去官還籍,命幾不保,後舉朝為之不平,得以倖免。十年後卒於家,追贈禮部尚書、太子少保,謚文毅。(4)嘿:音ㄇㄛˋ,沉靜無聲。同「默」。〔參考資料〕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據《周忠介公燼餘集》卷一引)按臺以考察、閱操兩大事命三司諭稅監出陳,二守不聽,會諡詔將臨,復嚴諭速出迎詔,竟置罔聞,其悖逆至是,他奚論耶!

典故說明 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妖書」事件,禍連諸多朝中大臣,驚動全國上下。當時神宗已立長子為太子,即日後的光宗。而極為受寵的鄭貴妃連生三子,有人便寫了一篇文章,說鄭貴妃謀立己子,並直指皇帝將來會改立太子。由於內容均為胡亂推測之語,時稱之為「妖書」。神宗看了非常生氣,下令錦衣衛查辦,要找出寫這篇文章的人,處以極刑。一時間,傾朝都籠罩於妖書的陰影下,許多大臣因此受到牽連。當時的大學士沈一貫素與禮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貫的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罔聞」,不加理會,甚至利用情勢順水推舟,讓這件事擴大,連累許多無辜的人。後來「置若罔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

近義成語充耳不聞 置之不理 置之度外

反義成語言聽計從 銘記在心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