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跖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ㄓˊ
拼音 shí zhí
基本釋義
⒈ 比喻善學而知識淵博。語出《呂氏春秋·用眾》:“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千而後足。”高誘注:“跖,雞足踵。喻學者取道眾多,然後優也。”
⒉ 比喻廣泛搜求,點滴積累知識。
引證解釋
⒈ 比喻善學而知識淵博。
引語出《呂氏春秋·用眾》:“善學者若 齊王 之食鷄也,必食其跖數千而後足。”
高誘 注:“跖,鷄足踵。喻學者取道眾多,然後優也。”
唐 駱賓王 《上樑明府啟》:“若乃博聞強記,辨 晉國 之黃熊;將聖多能,識 吳門 之白馬。言泉漱迥,驚瀑布以飛瀾;文江澹虛,涵濯錦而翻浪。於是功超食跖,位典烹鮮。”
⒉ 比喻廣泛搜求,點滴積累知識。
引清 錢謙益 《<藝林匯考>序》:“勤學有食跖之能,臨文無祭獺之瘁。”
▸ 日昃忘食
▸ 軟食
▸ 日昃不食
▸ 日食
▸ 如食哀梨
▸ 日旰不食
▸ 熱食
▸ 日全食
▸ 唼食
▸ 日環食
▸ 日食錢
▸ 肉食動物
▸ 宂食
▸ 肉食者鄙
▸ 蓐食
▸ 人浮於食
▸ 肉食
▸ 日月交食
▸ 日旰忘食
▸ 全環食
▸ 券食
▸ 缺衣少食
▸ 缺食無衣
▸ 缺衣無食
▸ 全食
▸ 日偏食
▸ 施食
▸ 三食
▸ 乳食
▸ 膳食
▸ 寢食
▸ 寢食俱廢
▸ 寢食不安
▸ 強食靡角
▸ 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