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落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ㄟˊ ㄌㄨㄛˋ

拼音 tuí luò

基本釋義

⒈  墜落;下落。

⒉  崩塌;殘破。

⒊  衰落;衰敗。

國語辭典修訂本

頹落「ㄊㄨㄟˊ ㄌㄨㄛˋ」

⒈  毀朽敗落。

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頹落。」

頹敗

引證解釋

⒈  墜落;下落。

三國 魏 曹植 《離繳雁賦》:“掛微軀之輕翼兮,忽頽落而離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滍水 之北有積石焉,世謂 女靈山 ……北面有如頽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時有扳陟耳。”

⒉  崩塌;殘破。

《北史·外戚傳·馮熙》:“洛陽 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 熙 與 常伯夫 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頽落。”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詩序》:“雖有古剎名藍,歲久頽落。”

⒊  衰落;衰敗。

元 方回 《瀛奎律髓·梅聖俞<較藝和王禹玉內翰>》:“承平時省試諸公,例有倡和,於考校兩不相妨……南渡以後,此風頽落,知舉監試官,用從官言路之長,小試官四十餘人。”
清 顧炎武 《<萊州任氏族譜>序》:“問其恆產,而亦皆支撐以不至於頽落。”
老舍 《趙子曰》第四:“他平日奮鬥的精神被這張悲痛的黑影遮掩得正像院中那株老樹那樣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