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兒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 ㄓㄨㄥ ㄦˊ

拼音 jīn zhōng ér

基本釋義

⒈  昆蟲名。形似西瓜子,黑褐色,觸角呈絲狀,後肢強壯,善於跳躍,雄的鳴聲似小鐘,供玩賞。

國語辭典修訂本

金鐘兒「ㄐ一ㄣ ㄓㄨㄥ ㄦˊ」

⒈  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體黑褐色,長約二公分,有兩對翅,三對腳。最後一對腳十分強壯,善於跳躍。觸角呈絲狀,腹部末端有兩根尾毛。鳴聲悅耳,而其鳴叫的速度受氣溫影響。

引證解釋

⒈  昆蟲名。形似西瓜子,黑褐色,觸角呈絲狀,後肢強壯,善於跳躍,雄的鳴聲似小鐘,供玩賞。見“金鐘兒”。

明 袁巨集道 《畜促織》:“又一種亦微類促織;而韻致悠颺,如金玉中出,溫和亮徹,聽之令人氣平,京師人謂之金鐘兒。見暗則鳴,遇明則止。”
亦作“金鐘兒”。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金鐘兒》:“金鐘兒產於 易州,形如促織。七月之季,販運來京,枕畔聽之,最為清越,韻而不悲。”
柳杞 《長輩吳松明》:“路旁草叢中的蟋蟀、金鐘兒、紡織娘、山草驢……奏著動聽的涼夜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