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ㄓ ㄖㄨㄛˋ ㄇㄟˇ
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注:“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汙己也。”後以“避之若浼”謂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汙了自身。
相反詞
引證解釋
⒈ 後以“避之若浼”謂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汙了自身。
引《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
趙岐 注:“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慙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汙己也。”
夏衍 《感謝德萊塞》:“他一口拒絕,避之若浼。”
▸ 趨之若騖
▸ 趨之若鶩
▸ 疾之若仇
▸ 歸之若流
▸ 歸之若水
▸ 甘之若素
▸ 得之若驚
▸ 失之若驚
▸ 安之若素
▸ 安之若命
▸ 安之若固
▸ 若之何
▸ 若敖之鬼
▸ 君子之交淡若水
▸ 避雨
▸ 燒眉之急
▸ 桑弧之志
▸ 若英
▸ 若隱若顯
▸ 三遷之教
▸ 三寸之舌
▸ 三尺之木
▸ 若屬
▸ 容身之地
▸ 三藩之亂
▸ 三避
▸ 三敗之辱
▸ 三年之畜
▸ 弱冠之年
▸ 若有所思
▸ 人之水鏡
▸ 三侯之章
▸ 容膝之地
▸ 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