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ㄣ ㄎㄜˋ

拼音 bīn kè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guest; visitor;

⒉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似詞

客人 來賓

相反詞

東道 主人

國語辭典簡編本

賓客「ㄅㄧㄣ ㄎㄜˋ」

來賓、客人,泛稱客人。

造句一般習俗,結婚當天都會大宴賓客

國語辭典修訂本

賓客「ㄅ一ㄣ ㄎㄜˋ」

⒈  泛稱客人。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承父兄基業,廣納賢士,開賓館於吳會,命顧雍、張紘延接四方賓客。」
《初刻拍案驚奇·卷五》:「賓客裡面有願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眾親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客人

主人

⒉  別國來的使者。

《論語·公冶長》:「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宋·邢昺·疏:「可使與鄰國之大賓小客言語應對也。」

⒊  古代豪門所養的食客。

《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
《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爽命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各引三千御林軍,……於是曹爽門下賓客日盛。」

引證解釋

⒈  客人的總稱。

《詩·小雅·吉日》:“發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賓客,且以酌醴。”
唐 姚合 《晦日宴劉值錄事宅》詩:“花落鶯飛深院靜,滿堂賓客盡詩人。”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林東城墓誌銘》:“鎖門謝賓客,雖親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運旺盛的時代,賓客盈門。”

⒉  指以賓客之禮相待。

宋 王安石 《傷仲永》:“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⒊  春秋、戰國 時多用稱他國派來的使者。

《論語·公冶長》:“赤 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與鄰國之大賓小客言語應對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今考《周禮·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職,主於大小行人、司儀、象胥諸官,皆典謁四方之賓客者也。”

⒋  指貴族的門客、策士等。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 大喜,厚遺 武安侯 金財物,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司馬貞 索隱:“《淮南·要略》雲 安 養士數千,高才者八人。”

⒌  東漢 以後對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種稱謂。

《後漢書·馬援傳》:“援 以 三輔 地曠土沃,而所將賓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許之。”
《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典 從父 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 乘氏。”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六章第二節:“隨著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依附農民的數量不斷增加。 東漢 的徒附、附從、義從、客、家客、賓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農民的不同稱呼。”
原注:“東漢 豪強地主的‘賓客’,不完全是依附農民,但有時依附農民也稱為‘賓客’。”

⒍  官名。太子賓客的省稱。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後廢。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東薛公神道碑文銘》:“刑部五男, 乂 終郎, 丹 終賓客, 擁 終御史,公實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無名氏 《玉泉子》:“崔 出為賓客分司。”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己丑,詔以 長孫無忌 為太子太師……諫議大夫 褚遂良 為賓客。”
胡三省 注:“太子賓客,正三品,古無此官 唐 始置。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