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厥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ㄐㄩㄝˊ

拼音 yí jué

基本釋義

⒈  指留傳;遺留。語出《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後世。”

⒉  特指傳位。

⒊  指子孫;後嗣。

國語辭典修訂本

貽厥「一ˊ ㄐㄩㄝˊ」

⒈  流傳、遺留。後人當作歇後語用,稱子孫為「貽厥」。也作「詒厥」。

《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南史·卷二五·到彥之傳》:「後溉每和御詩,上輒手詔戲溉曰:『得無貽厥之力乎?』」

引證解釋

⒈  指留傳;遺留。

語出《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孔 傳:“貽,遺也。言仁及後世。”
《後漢書·皇后紀序》:“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後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立國規模,其大節不純如此,貽厥後昆淺矣。”

⒉  特指傳位。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魏王 既追 漢 制,替其大禮,處莫重之哀而設饗宴之樂,居貽厥之始而墜王化之基,及至受禪,顯納二女,忘其至恤以誣先聖之典,天心喪矣,將何以終!”
唐 高適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詩:“我來觀雅製,慷慨變毛髮。季主盡荒淫,前王徒貽厥。”
孫欽善 注:“貽厥,傳與子孫之意。”
《新唐書·令狐滈傳》:“綯(令狐綯 ),大臣,當調護國本,而 大中 時,乃引諫議大夫 豆盧籍 、刑部侍郎 李鄴 為 夔王 等侍讀,亂長幼序,使先帝貽厥之謀幾不及陛下。”

⒊  指子孫;後嗣。

《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明皇不豫,儲後幼衝,貽厥之寄,允屬時望。”
呂向 注:“貽厥謂後嗣也。”
《南史·到溉傳》:“﹝ 溉 ﹞子 鏡 …… 鏡 子 藎,早聰慧,位尚書殿中郎,嘗從 武帝 幸 京口,登 北顧樓 賦詩。 蓋 受詔便就,上以示 溉 曰:‘ 藎 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 藎。’因賜絹二十疋。後 溉 每和御詩,上輒手詔戲 溉 曰:‘得無貽厥之力乎?’”
唐 顏真卿 《郭公廟碑》:“況乎友于著睦,矕龍虎者十人;貽厥有光,紆青紫者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