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二)ㄧㄠ

拼音 (二)yāo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要「(二)ㄧㄠ」

1.約定、約會。

造句約、久

2.求取。

造句求、功、

3.脅迫。

造句挾、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二)ㄧㄠ

拼音 (二)yāo


[名]
1.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通「腰」。《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

2.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姓。如漢代有要競。
[動]
1.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