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首的意思

注音 ㄏㄤˊ ㄕㄡˇ

拼音 háng shǒu

基本釋義

⒈  指軍隊的行列。或謂軍隊行列的領隊。《左傳·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陳于軍中,而疏行首。”劉文淇疏證:“此謂軍之行列也。惠棟雲:'《司馬法》曰:凡陳(陣)行惟疏。'沈欽韓雲:'行首,即領隊者也。'”一說為軍隊行列間的道路。見楊伯峻注。

⒉  猶領班。

⒊  行院(妓院)中的首領。宋元時對上等妓女的稱呼。後為名妓的泛稱。

⒋  猶行間。指文章的詞句。

⒌  指掌櫃老闆。

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首「ㄏㄤˊ ㄕㄡˇ」

⒈  行伍中的排頭。

如:「請每一行的行首出列。」

⒉  總管、領班。

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一》:「太祖常罷朝,坐便殿,不樂者久之,內侍行首王繼恩請其故。」

⒊  原指上等妓女,後用以泛稱名妓。

元·關漢卿《謝天香·楔子》:「不想遊學到此處,與上廳行首謝天香作伴。」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一折》:「妹子,我想你除了我呵,便是個第一第二的行首。」

引證解釋

⒈  指軍隊的行列。或謂軍隊行列的領隊。一說為軍隊行列間的道路。見 楊伯峻 注。

《左傳·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陳於軍中,而疏行首。”
劉文淇 疏證:“此謂軍之行列也。 惠棟 雲:‘《司馬法》曰:凡陳(陣)行惟疏。’ 沉欽韓 雲:‘行首,即領隊者也。’”

⒉  猶領班。

《舊五代史·梁書·寇彥卿傳》:“太祖 為元帥,補元帥府押牙,充四鎮通贊官行首兼右長直都指揮使,累奏授檢校司徒,領 洺州 刺史。”
宋 曾鞏 《再議經費》:“按國初承舊,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立都知行首領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別立行首領之。”
《宋史·太祖紀一》:“﹝ 太祖 ﹞ 廣順 初,補東西班行首,拜 滑州 副指揮。”

⒊  行院(妓院)中的首領。 宋 元 時對上等妓女的稱呼。後為名妓的泛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諸庫迎煮》:“其官私妓女,擇為三等,上馬先以頂冠花衫子襠褲,次擇秀麗有名者,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各執花鬥鼓兒,或捧龍阮琴瑟,後十餘輩,著紅大衣,帶皁時髻,名之‘行首’。”
元 關漢卿 《謝天香》楔子:“如今新除來的大尹姓 錢,一應接官的都去了,止有妓女每不曾去。此處有個行首是 謝天香,他便管著這班門戶人,須索和他説一聲去。”
《天雨花》第九回:“我是 天香院 中行首 賈秀鸞。”

⒋  猶行間。指文章的詞句。)百氏。”

《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南朝 齊 王融 《謝竟陵王示法啟》:“固已行首霜威,字端風厲,信可以糟滓五書,糠芬(按《全齊文》作“粃”

⒌  指掌櫃老闆。

《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他到任第一天,接見了六房官屬以後,就吩咐要行首們都來拜見。”
原注:“行首,商家的掌櫃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