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ㄔㄥˊ

拼音 zhì chéng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極為誠懇;誠心誠意。

至誠待人。
其言多痛切,發於至誠。——《漢書·楚元王傳》

complete sincerity;

國語辭典簡編本

至誠「ㄓˋ ㄔㄥˊ」

十分誠懇。

造句他為人一本至誠,是值得深交的益友。

國語辭典修訂本

至誠「ㄓˋ ㄔㄥˊ」

⒈  極為純潔忠誠。

《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忠厚 赤誠

⒈  心意極誠懇。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見他們出於至誠,便也作罷。」

至意 忠厚 誠懇

引證解釋

⒈  極忠誠;極真誠。

《管子·幼官》:“用利至誠,則敵不校。”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願君王公選於眾,精鍊左右,非君子至誠之士,無與居家,使邪僻之氣,無漸以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夫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從無抵冒者,又非獨其禁嚴而治察之所能致也。蓋亦以吾至誠懇惻之心,力行而為之倡。”

⒉  古儒家指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朱熹 集註:“至誠之道,非至聖不能知;至聖之德,非至誠不能為。”

⒊  極其真摯誠懇的心意。

《漢書·劉向傳》:“其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後漢書·竇融傳》:“融 小心,久不自安,數辭讓爵位,因侍中 金遷 口達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