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期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ㄑ一
拼音 zì qī
基本釋義
⒈ 自己期望;自許。
⒉ 自訂期限。
⒊ 自己認定;自認為。
引證解釋
⒈ 自己期望;自許。
引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上承鳳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 陸游 《書懷》詩:“老死已無日,功名猶自期。”
《金史·文藝傳下·李純甫》:“純甫 為人聰敏,少自負其材,謂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賦》,以 諸葛孔明、王景略 自期。”
明 張居正 《再辭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國,不計爵祿,朕所深信。”
⒉ 自訂期限。
引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宋 蘇轍 《四十一歲歲莫日歌》:“脂車秣馬試長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⒊ 自己認定;自認為。
引清 鈕琇 《觚賸續編·總戎佳論》:“自期必死,而卒未嘗死也。”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仁義禮智》:“徒自期於心無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學,往往出於此。”
▸ 三自一包
▸ 任其自流
▸ 如期
▸ 人身自由
▸ 人自為戰
▸ 任其自便
▸ 屈期
▸ 人自為鬥
▸ 任其自然
▸ 燃糠自照
▸ 人人自危
▸ 人自為政
▸ 人不自安
▸ 然糠自照
▸ 任真自得
▸ 曲期
▸ 日期
▸ 榮期
▸ 榮啟期
▸ 請期
▸ 秋期
▸ 人貴自立
▸ 擅自為謀
▸ 人口自然增長
▸ 請自隗始
▸ 情不自堪
▸ 清閒自在
▸ 情不自已
▸ 善自為謀
▸ 人貴有自知之明
▸ 窮期
▸ 慶期
▸ 青春期
▸ 情不自禁
▸ 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