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格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ㄔㄥˊ 一 ㄍㄜˊ
拼音 zì chéng yī gé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國語辭典簡編本
自成一格「ㄗˋ ㄔㄥˊ ㄧ ㄍㄜˊ (變)ㄗˋ ㄔㄥˊ ㄧˋ ㄍㄜˊ」
獨自形成一種風格。
造句梁啟超先生的文章博綜古今,自成一格,在當時文壇號為「新民叢報體」。
自成一格「ㄗˋ ㄔㄥˊ 一 ㄍㄜˊ」
⒈ 獨自形成一種風格。
例如:「鄭板橋的書法是融會篆隸之長而自成一格。」
引證解釋
⒈ 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引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香山 於古詩律詩中,又多創體,自成一格。”
《新華日報》1943.3.5:“自然,各人的做法不盡同……辦得各有特色,自成一格。”
《詩刊》1977年第9期:“他能恰當地把政治內容與藝術形式統一起來而自成一格。”
▸ 自成一家
▸ 擰成一股
▸ 聊備一格
▸ 李自成
▸ 李自成起義
▸ 渾然自成
▸ 獨具一格
▸ 打成一片
▸ 不拘一格
▸ 成一家言
▸ 不名一格
▸ 別創一格
▸ 別開一格
▸ 別具一格
▸ 抱成一團
▸ 縮成一團
▸ 未成一簣
▸ 無為自成
▸ 一成一旅
▸ 自出一家
▸ 自樹一幟
▸ 三自一包
▸ 佳偶自天成
▸ 格於成例
▸ 各自一家
▸ 功到自然成
▸ 成格
▸ 百無一成
▸ 一無所成
▸ 一成不變
▸ 一成不易
▸ 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