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嫌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ㄒ一ㄢˊ
拼音 zì xián
基本釋義
⒈ 自己不滿自己。
⒉ 自生疑忌;心有顧忌。
引證解釋
⒈ 自己不滿自己。
引宋 陸游 《法雲僧房》詩:“自嫌尚有人間念,卻為春寒怯夜長。”
⒉ 自生疑忌;心有顧忌。
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艾 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
《晉書·阮籍傳》:“籍 嘗詣飲,醉,便臥其側。 籍 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新唐書·崔渙傳》:“收採遺逸,不以親故自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天下既定,從容訪帝,共榻之臥,足加帝腹,情義如此。 子陵 豈以匹夫自嫌,而帝豈以萬乘自居哉!”
▸ 三自一包
▸ 任其自流
▸ 人身自由
▸ 人自為戰
▸ 任其自便
▸ 人自為鬥
▸ 曲嫌
▸ 任其自然
▸ 燃糠自照
▸ 人人自危
▸ 人自為政
▸ 人不自安
▸ 然糠自照
▸ 任真自得
▸ 取嫌
▸ 人貴自立
▸ 衽席之嫌
▸ 擅自為謀
▸ 人口自然增長
▸ 請自隗始
▸ 情不自堪
▸ 清閒自在
▸ 情不自已
▸ 善自為謀
▸ 人貴有自知之明
▸ 情不自禁
▸ 善自珍重
▸ 情不自勝
▸ 擅自
▸ 親嫌
▸ 善自處置
▸ 強自取柱
▸ 且自
▸ 強自取折
▸ 謙卑自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