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略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ㄛ ㄌㄩㄝˋ

拼音 tuō lüè

基本釋義

⒈  放任;不拘束。

unrestrained;

⒉  輕慢,不以為意。

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晉書·謝尚傳》
脫略公卿,跌宕文史。——江淹《恨賦》

(treat sb.) without proper respect;

國語辭典修訂本

脫略「ㄊㄨㄛ ㄌㄩㄝˋ」

⒈  比喻任性而不受拘束。

《晉書·卷七九·謝尚傳》:「及長,開率穎秀,辨悟絕倫,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
唐·杜甫〈壯遊〉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引證解釋

⒈  輕慢不拘。

《文選·江淹<恨賦>》:“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張銑 注:“脫略,輕易。”
《晉書·謝尚傳》:“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
宋 梅堯臣 《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飲》詩:“醉言多脫略,吾黨不須猜。”
《孽海花》第十三回:“一個短胖身材,紫圓臉盤,舉動脫略的是 段扈橋。”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章:“太太倒莫見怪,我這個人素來脫略,豈只你那打拗卦的脾氣我未摸清楚,其實沒有摸清楚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錢鍾書 《圍城》一:“鮑小姐 睡了一天多才起床,雖和 方鴻漸 在一起玩,不像以前那樣的脫略形骸,也許因為不日到 香港,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潔。”

⒉  脫去;省略。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尋其傳體,必 曼倩 之自敘也。但 班氏 脫略,故世莫知之。”
浦起龍 通釋:“脫略者,謂脫去其‘自敘如此’一句。”
唐 皎然 《答蘇州韋應物》詩:“脫略文字累,免為外物攖。”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權智》:“惜乎《漢書》脫略,漫見於此。”
清 黃鷟來 《贈家尊古》詩:“脫略繩墨跡,規矩出自然。”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別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傳》,文詞脫略,往往難讀,亦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