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ˊ ㄕㄥˊ
拼音 jié shéng
基本釋義
⒈ 在文字產生以前古人用繩子結釦來記事,相傳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現在某些沒有文字的民族還有用結繩來記事的。
英nettling; tie knot;
結繩「ㄐ一ㄝˊ ㄕㄥˊ」
⒈ 將繩子打結。
例如:「童軍老師教我們許多結繩的方法。」
⒉ 上古無文字,以繩作結為記事的方法。參見「結繩記事」條。漢·許慎〈說文解字序〉: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引證解釋
⒈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
引《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 疏:“結繩者, 鄭康成 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晉 葛洪 《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
後以指上古時代。 晉 孫綽 《喻道論》:“夫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三:“自結繩以後至三王五帝。”
▸ 累瓦結繩
▸ 結繩而治
▸ 井繩
▸ 淋巴結
▸ 溶結
▸ 融結
▸ 審結
▸ 煞繩
▸ 綣結
▸ 繩板
▸ 曲繩
▸ 繩察
▸ 絨頭繩
▸ 繩裁
▸ 繩床
▸ 繩按
▸ 柔腸百結
▸ 繩操
▸ 繩床土銼
▸ 虯結
▸ 繩尺
▸ 施衿結褵
▸ 絨繩
▸ 繩表
▸ 繩床瓦灶
▸ 繩案
▸ 秋繩
▸ 繞結
▸ 青繩
▸ 呿頤結舌
▸ 寢繩
▸ 取結
▸ 清結
▸ 切結
▸ 翹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