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攣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 ㄌㄨㄢˊ
拼音 jīn luán
基本釋義
⒈ 症名,指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自如。多因外感寒溼,或血少津虧,經脈失於營養所致。本症可見於中風、痺、麻風、破傷風、痙病等。
英clonul spasm of muscle due to traurma or affection by wind-cold;
引證解釋
⒈ 中醫病證名。指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自如。多由外感寒溼或血少津虧,經脈失於榮養所致。也叫痙攣。
引《素問·示從容論》:“雷公 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滿腹,時驚,不嗜臥,此何藏之發也?’”
《靈樞經·刺節真邪》:“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摶於骨則為骨痺,摶於筋則為筋攣。”
《東觀漢記·劉樑傳》:“樑 字 季少,病筋攣卒。”
宋 梅堯臣 《送師厚歸南陽》詩:“曲肱難寐要天曉,兩股凍痺仍筋攣。”
▸ 筋斗
▸ 拳攣
▸ 齲攣
▸ 青筋
▸ 柔筋脆骨
▸ 牽攣
▸ 牽筋縮脈
▸ 齊筋小碟
▸ 胼攣
▸ 努筋拔力
▸ 駑筋
▸ 攀攣
▸ 腦氣筋
▸ 腦筋
▸ 牛筋
▸ 麵筋
▸ 綿攣
▸ 鹿筋
▸ 露筋女
▸ 驢筋頭
▸ 攣曲
▸ 露筋祠
▸ 攣踠
▸ 攣拘
▸ 攣廢
▸ 攣縮
▸ 攣攣
▸ 攣索
▸ 攣圈
▸ 攣躄
▸ 露筋
▸ 攣屈
▸ 攣結
▸ 攣綴
▸ 露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