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ㄐㄧ

拼音 (一)jī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稽「(一)ㄐㄧ」

1.停留、延遲、拖延。

造句留、延時日

2.考證、考核、查考。

造句查、核、無之談

3.計較。

造句反脣相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ㄐㄧ

拼音 (一)jī


[動]
1.停留、延遲、拖延。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迴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2.積存、囤積。《史記.卷三○.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3.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晉書.卷三五.裴秀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4.計較、責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

5.卜問。《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楚辭.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名]
1.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2.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