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條的意思

注音 ㄎㄜ ㄊ一ㄠˊ

拼音 kē tiáo

基本釋義

⒈  法令條文;法律條文。條例;章程。謂分類整理成條款、綱目。專案,科目。

國語辭典修訂本

科條「ㄎㄜ ㄊ一ㄠˊ」

⒈  法令規章。

《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偽態。」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科條如左,檄到詳思,至言如詔律令。」

引證解釋

⒈  法令條文;法律條文。

《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偽態。”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恢拓規矩,克紹前人。科條品制,褒貶以因。”
《舊唐書·代宗紀》:“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而況貪猾縱慾,而動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斂以潤己者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戰》:“由國家明定科條:凡有能講求商務,獨出心裁者,準其領照自做。”

⒉  條例;章程。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
宋 范成大 《圍田嘆》詩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條,膏潤千年廢一朝。”
清 劉大櫆 《乞里人共建義倉引》:“惟散財薄徵,為君上之所宜行,而無補於小民之窮餓,故其科條雖具,要不若積貯之為善也。”

⒊  專案,科目。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其立篇也,種類相從,科條相附。”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夫戰爭方殷,雄雌未決,則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長,必國史為傳,宜別立科條。至於 陳 項 諸雄,寄編 漢 籍; 董 袁 群賊,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後以科條舉者,在 漢 時稱明經,不及史, 唐 則惟三史而已。”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試》詩:“經義兼詞賦,科條孰後先?”

⒋  謂分類整理成條款、綱目。

《史記·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 三代,録 秦 漢,上記 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
《漢書·丙吉傳》:“﹝ 吉 ﹞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瑣,録也。欲科條其人老少及所經歷,知其本以文武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