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鉞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ㄥˇ ㄩㄝˋ
拼音 bǐng yuè
基本釋義
⒈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
秉鉞「ㄅ一ㄥˇ ㄩㄝˋ」
⒈ 持斧。
引《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於社。」
《文選·張衡·西京賦》:「於是蚩尤秉鉞,奮鬣被般。」
⒉ 比喻執掌兵權。
引《詩經·商頌·長髮》:「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秉鉞鷹揚,順風烈火,元戎啟行,未鼓而破。」
引證解釋
⒈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
引《詩·商頌·長髮》:“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
《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
《漢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迄於秉鉞 滇雲。”
▸ 秉旄仗鉞
▸ 權秉
▸ 戎鉞
▸ 鏘鉞
▸ 橋公鉞
▸ 齊鉞
▸ 披秉
▸ 戚鉞
▸ 旄鉞
▸ 金鉞
▸ 旌鉞
▸ 節鉞
▸ 假黃鉞
▸ 堅秉
▸ 假鉞
▸ 黃鉞
▸ 機秉
▸ 麾鉞
▸ 國秉
▸ 袞鉞
▸ 釜鉞
▸ 伏鉞
▸ 斧鉞之誅
▸ 甘心鈇鉞
▸ 斧鉞
▸ 風中秉燭
▸ 斧鉞湯鑊
▸ 斧鉞之人
▸ 斧鉞刀墨
▸ 鈇鉞
▸ 二鉞
▸ 刀鋸斧鉞
▸ 當風秉燭
▸ 賜斧鉞
▸ 賜鈇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