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制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ˋ ㄓˋ
拼音 jìn zhì
基本釋義
⒈ 禁阻制約。
例禁制士卒不得擄掠百姓。
英control; restrain;
英文 to control, to restrict, to prohibit, prohibition, restriction
德語 untersagen, verbieten (V)
國語辭典簡編本
禁制「ㄐㄧㄣˋ ㄓˋ」
制止、約束。
造句前方有禁制標誌,禁止任何車輛進入。
禁制「ㄐ一ㄣˋ ㄓˋ」
⒈ 制止、約束。
引《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交阯糜泠、九真都龐二縣,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
《新唐書·卷二〇八·宦者傳下·田令孜傳》:「由是益自肆,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斷。」
引證解釋
⒈ 控制;約束。
引《莊子·說劍》:“子之劍何能禁制?”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無以權,無以畏,則君無以禁制也。”
《漢書·溝洫志》:“恐議者疑 河 大川,難禁制。”
《後漢書·董卓傳》:“爭赴舡者,不可禁制, 董承 以戈擊披之,斷手指於舟中者可掬。”
《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由是益自肆,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斷。”
明 陳子龍 《晉論》:“小人不勝其約束禁制之艱,而憤然跳於外,極其為惡之懷而不反。”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我這時一面盼望,一面卻感到了兩重禁制。”
郭沫若 《後悔》:“我還要上人家的當,我怎麼能夠禁制得住不冒火呢?”
▸ 三制手
▸ 軟廝禁
▸ 入國問禁
▸ 入禁
▸ 容制
▸ 軟禁
▸ 忍雋不禁
▸ 入竟問禁
▸ 如法砲制
▸ 弱不禁風
▸ 戎禁
▸ 揉制
▸ 入境問禁
▸ 忍俊不禁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曲制
▸ 犬牙相制
▸ 三三制
▸ 全制
▸ 權時制宜
▸ 權制
▸ 三三制政權
▸ 全日制
▸ 曲禁
▸ 清制
▸ 驅禁
▸ 囚制
▸ 囚禁
▸ 擅制
▸ 日禁
▸ 情不自禁
▸ 柔能制剛
▸ 青禁客
▸ 青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