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顧後的意思

注音 ㄓㄢ ㄑ一ㄢˊ ㄍㄨˋ ㄏㄡˋ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看看前面,再看看後面,指辦事考慮細緻周密,也指顧慮太多,猶豫不定。

look ahead and behind—be overcautious and indecisive;

相似詞

左顧右盼 畏首畏尾 首鼠兩端 當斷不斷 猶豫不決 投鼠忌器 顧後瞻前

相反詞

排除萬難 破釜沉舟 頂天立地 一往無前 無所畏憚 無所畏忌 孤注一擲 斬荊披棘 義無反顧 一往直前 當機立斷 披荊斬棘 無所顧憚 前赴後繼 勇往直前 有恃毋恐

國語辭典簡編本

瞻前顧後「ㄓㄢ ㄑㄧㄢˊ ㄍㄨˋ ㄏㄡˋ」

1.指做事謹慎周密,能夠首尾兼顧。

造句想把活動辦好,就必須設想周到、瞻前顧後,這樣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才不致無法應付。

2.形容做事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造句做事若瞻前顧後,顧忌太多便無法如期完成。

國語辭典修訂本

瞻前顧後「ㄓㄢ ㄑ一ㄢˊ ㄍㄨˋ ㄏㄡˋ」

⒈  兼顧前後。比喻做事謹慎周密。也作「顧後瞻前」。

《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放誕之徒,緣間而起,瞻前顧後,正其終始。」
《紅樓夢·第三七回》:「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個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

⒉  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且如項羽救趙,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顧後,便做不成。」

鼓勇直行

引證解釋

⒈  兼顧前後。形容慮事周密,做事謹慎。

《楚辭·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後漢書·張衡傳》:“向使能瞻前顧後,援鏡自戒,則何陷於凶患乎!”
《紅樓夢》第三七回:“雖然是個玩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點性急,接觸 湯阿英 這樣的人要瞻前顧後,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絲毫的魯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進行。”
亦作“瞻顧前後”。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其平生,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偽飾陋習,悉與盪滌,瞻顧前後,素所不知;精神鬱勃,莫可制抑,力戰而斃,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敵,戰則不止。”

⒉  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朱子語類》卷二:“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補填,莫要瞻前顧後,思量東西,少閒擔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