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意思

注音 ㄅㄞˊ ㄐㄨ 一ˋ

拼音 bái jū yì

基本釋義

⒈  (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現在陝西省渭南縣)人,著名詩人。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是他詩論的綱領,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早期多作諷諭詩,如《秦中吟》和《新樂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著有《白氏長慶集》

Bai Juyi;


英文 Bai Juyi (772-846)​, Tang dynasty poet

德語 Bai Juyi (chinesischer Dichter der Tang-Dynastie)​ (Eig, Pers, 772 - 846)​

法語 Bai Juyi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居易「ㄅㄞˊ ㄐㄨ 一ˋ」

⒈  人名。(西元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