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政的意思

注音 一ˋ ㄓㄥˋ

拼音 yì zhèng

基本釋義

⒈  各自為政。

⒉  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

⒊  優異的政績。

引證解釋

⒈  各自為政。

《詩大序》:“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
《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
三國 魏 鍾會 《檄蜀文》:“江山之外,異政殊俗。”
清 王夫之 《論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而若東遷以後,交兵毒民,異政殊俗……迄之數百年而不息者亦革焉。”

⒉  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 《東觀漢記·張湛傳》:“﹝ 湛 ﹞為光祿大夫,數正諫威儀不如法度者。

湛 常乘白馬,帝每有異政,輒曰:‘白馬生且復諫矣。’”
《後漢書·北海靖王興傳》:“顯宗 器重 興,每有異政,輒乘驛問焉。”

⒊  優異的政績。

《孔叢子·執節》:“賢者所在,必興化致治。今子相 衛,未聞異政。”
《北史·劉權傳》:“及至 南海,甚有異政。”
《宋史·太祖紀一》:“詔諸道長貳有異政,眾舉留請立碑者,委參軍驗實以聞。”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詩之三:“此地宦蹟多,異政丹青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