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ㄌㄧˇ

拼音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理「ㄌㄧˇ」

1.修整、整治。

造句、治、管

2.辦事、處置。

造句、處、代

3.事物的規律、意旨。

造句、真、定

4.順序、層次。

造句井然、有條有

5.條紋、紋路。

造句、紋

6.對別人的言行有所反應。

造句會、不不睬

7.屬於自然科學範疇學科的。

造句化、工、

8.溫習、熟習。

造句書不不熟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ㄌㄧˇ

拼音


[動]
1.雕琢玉石。《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戰國策.秦策三》:「鄭人謂玉,未理者璞。」

2.修整、整治、使整齊。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3.辦事、處置。如:「辦理」、「處理」、「代理」。

4.對別人的言行有所反應。如:「答理」、「理會」、「不理不睬」。

5.溫習、熟習。如:「書不理不熟。」明.無名氏《鬧銅臺.楔子》:「英雄貫滿東京府,曾理兵書習六韜。」
[名]
1.條紋、紋路。如:「肌理」、「紋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物異》:「建城縣出燃石,色黃理疏,以水灌之則熱,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2.事物的規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義理」、「定理」。

3.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4.物理學科或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

5.姓。如殷商時代有理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