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奴的意思

注音 ㄓㄨˊ ㄋㄨˊ

拼音 zhú nú

基本釋義

⒈  原為雕刻成人形的燭臺。後泛指燭臺。

國語辭典修訂本

燭奴「ㄓㄨˊ ㄋㄨˊ」

⒈  燭臺。

《幼學瓊林·卷三·器用類》:「燭臺曰燭奴。」
注引《天寶遺事》:「甲王以檀木刻童子,每夜飲,列執華燭,故名燭奴。」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十幾個管家、小廝,每人手裡執著一個燭奴,明晃晃點著蠟燭,擺列天井兩邊。」

引證解釋

⒈  原為雕刻成人形的燭臺。後泛指燭臺。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燭奴》:“﹝ 申王 ﹞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檀木雕成燭跋童子,衣以緑衣袍,繫之束帶,使執畫燭列立於宴席之側,目為燭奴。”
清 黃景仁 《夜起》詩:“深夜燭奴相對語,不知流淚是誰多?”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一聲説罷,十幾個管家小廝,每人手裡執著一個燭奴,明晃晃點著蠟燭,擺列天井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