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將的意思

注音 ㄨˊ ㄐ一ㄤ

拼音 wú jiāng

基本釋義

⒈  原謂勿存叛逆篡弒之心。

⒉  多反其意而用之,謂心存謀逆為“無將”。

引證解釋

⒈  原謂勿存叛逆簒弒之心。

《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
陸德明 釋文:“無將,如字……或子匠反,非也。”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將,謂逆亂也。”
宋 蘇轍 《龍川別志》捲上:“無將之戒,深著 魯 經;不道之誅,難逃於 漢 法。”
《續資治通鑑·宋真宗乾興元年》:“及 謂 貶, 綬 又當制,即草詞雲:‘無將之戒,舊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⒉  多反其意而用之,謂心存謀逆為“無將”。

《晉書·劉聰載記》:“然後下官為殿下露表其罪,殿下與太宰拘太弟所與交通者考問之,窮其事原,主上必以無將之罪罪之。”
《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廢后王氏》:“皇后 王氏,天命不佑,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見無將之心,有可諱之惡。”
金 王若虛 《謬誤雜辨》:“《公羊傳》曰:‘君親無將,將而誅焉。’蓋接上文。將,弒君之辭也。 唐明皇 廢 王后 詔雲:‘見無將之心。’……如何道來?後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二·言官論人》:“﹝ 楊御史 ﹞乃雲‘生前曾拜’,以實其無將之罪,更謬之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