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漢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ㄏㄢˋ

拼音 yán hàn

基本釋義

⒈  漢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漢。

⒉  傳說上古炎帝為漢族祖先,因稱中國或漢族為炎漢。

國語辭典修訂本

炎漢「一ㄢˊ ㄏㄢˋ」

⒈  因漢代以火德王,故稱為「炎漢」。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自炎漢中葉,厥突漸異。」
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⒉  傳說炎帝為漢族祖先,故稱中國或漢民族為「炎漢」。

唐·元宗〈封東光公主制〉:「炎漢盛禮,蕃國是和。」

引證解釋

⒈  漢 自稱以火德王,故稱 炎漢。

三國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 炎漢,臨君萬邦。”
南朝 樑 蕭統 《<文選>序》:“自 炎漢 中葉,厥塗漸異。”
李周翰 注:“漢 火德,故稱炎。”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 炎漢 之風。”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子真 實吾祖,耿介仕 炎漢。”

⒉  傳說上古 炎帝 為 漢 族祖先,因稱 中國 或 漢 族為 炎漢。

唐玄宗 《封東光公主制》:“炎漢 盛禮,蕃國是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於現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儼然居 炎漢 ‘摩登女郎’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