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溫的意思

注音 ㄨㄣ ㄨㄣ

拼音 wēn wēn

基本釋義

⒈  柔和貌;謙和貌。

⒉  潤澤貌。

⒊  和暖;不冷不熱。

國語辭典修訂本

溫溫「ㄨㄣ ㄨㄣ」

⒈  柔和的樣子。

《詩經·小雅·小宛》:「溫溫恭人,如集於木。」

⒉  潤澤的樣子。

《荀子·修身》:「依乎法又深其類,然後溫溫然。」

引證解釋

⒈  柔和貌;謙和貌。

《詩·小雅·賓之初筵》:“賓之初筵,溫溫其恭。”
鄭玄 箋:“溫溫,柔和也。”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溫溫士君子,令我懷抱盡。”
清 姚鼐 《贈武義大夫何君墓誌銘》:“頎與 何君,眉目清美,揖讓溫溫,以與餘友。”
孫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落落其神,溫溫其貌,鐵石肺肝,強不可撓。”

⒉  潤澤貌。

《荀子·修身》:“依乎法而又深其類,然後溫溫然。”
楊倞 注:“溫溫,有潤澤之貌。”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遊仙枕》:“龜茲國 進奉枕一枚,其色如瑪瑙,溫溫如玉,其製作甚樸素。”

⒊  和暖;不冷不熱。

漢 王粲 《初征賦》:“薰風溫溫以增熱,體燁燁其若焚。”
唐 皎然 《答豆盧次方》詩:“賢士勝朝暉,溫溫無冬春。”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詠炭》:“曾似茅齋風雪夜,地爐榾柮暖溫溫。”
葉聖陶 《未厭集·抗爭》:“從玻璃窗射進來的斜方柱形的陽光,歷亂地印在他們頭上身上腿足上,大家感得溫溫地有點春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