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的意思

注音 ㄕㄤ ㄕㄤ

拼音 shāng shāng

基本釋義

⒈  水勢浩大、水流很急的樣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范仲淹《岳陽樓記》
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清涼山。——《歌聲》

(of current)rushing;

⒉  廣大貌;浩茫貌。

心湯湯而誰告?魄寂寂而何語?——南朝梁·沈約《待罪江南思北歸賦》

wide;

⒊  形容非常流利。

別人拿上書去,湯湯的背了,號上書,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緣傳》

flue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湯湯「ㄕㄤ ㄕㄤ」

水流盛大的樣子。

造句望著湯湯的黃河,不禁引發我思古幽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湯湯「ㄕㄤ ㄕㄤ」

⒈  水流盛大的樣子。

《詩經·大雅·江漢》:「江漢湯湯,武夫洸洸。」
清·夏敬觀〈八聲甘州·聽愁霖一陣打窗來〉詞:「誰管湯湯水?漸蹴吳天。」

引證解釋

⒈  動盪。湯,通“蕩”。

明 宋濂 《凝道記·終胥符》:“今四海湯湯,未知所底定,先生之轍跡將安之乎?”

⒉  水流盛大貌。

《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傳:“湯湯,流貌。”
《詩·衛風·氓》:“淇水 湯湯,漸車帷裳。”
毛 傳:“湯湯,水盛貌。”
《後漢書·班彪傳》:“迺流辟雍,辟雍湯湯。”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畫水,湯湯若動,使觀者有浩然之氣。”
吳伯簫 《北極星·歌聲》:“東邊是流水湯湯的 延河,隔河是 清涼山。”

⒊  廣大貌;浩茫貌。

南朝 樑 沉約 《樑鼓吹曲·木紀謝》:“仁蕩蕩,義湯湯。”
南朝 樑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心湯湯而誰告?魄寂寂而何語?”
唐 陳子昂 《春臺引》:“感傷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懷宇宙以湯湯。”
宋 葉適 《治勢》:“故其勢之至也,湯湯然而莫能遏。”

⒋  疾去貌。

《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王逸 注:“風為號令,言君命寬則風舒,風舒則己徘徊而有還志也;令急風疾,則己惶遽欲急去也。”

⒌  流暢貌。

《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別人拿上書去,湯湯的背了,號上書,正了字,好不省事。”

⒍  流水聲。

宋 王禹偁 《潘閬詠潮圖贊》:“吳山 未泐, 浙江 未枯,湯湯潮聲,與詩名俱。”
宋 范成大 《初發太城留別田父》詩:“流渠湯湯聲滿野,今年醉飽雞豚社。”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不過這船艙裡艙板也沒有,上面鋪的只是一些稀稀的竹格子,船搖動時,就聽到艙底積水湯湯的流動,到夜裡怎麼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