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沒的意思

注音 ㄌㄨㄣˊ ㄇㄛˋ

拼音 lún mò

基本釋義

⒈  下沉淹沒。

sink;

⒉  人去世。也作“淪歿”

pass away; die;

引證解釋

⒈  沉沒;湮沒。

《史記·封禪書》:“周 德衰, 宋 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隋書·天文志上》:“又日之入西方,視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橫破鏡之狀,須臾淪沒矣。”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百家灣》:“香河縣 北,其水無源,四時不竭,相傳昔有居人百餘家,俱淪沒於此。”
許地山 《空山靈雨·公理戰勝》:“我們底聲音常是淪沒在騰沸的人海里。”

⒉  猶淪陷。參見“淪陷”。

《南史·謝晦傳》:“武帝 聞 咸陽 淪沒,欲復北伐。”
《資治通鑑·唐代宗廣德元年》:“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
清 黃宗羲 《書錢美恭尋親事》:“未幾,兩京淪沒, 滇 南道梗。”

⒊  指死亡;敗滅。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執友驚淪沒,斯人已寂寥。”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知己淪沒,前輩凋零,俛仰昔今,為之隕涕。”
李大釗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在‘康妙恩’淪沒以前,在五月十日及五月十八日這委員會集合了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