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的意思

注音 ㄑ一ˋ ㄐ一ㄝˊ

拼音 qì jié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指人的志氣和節操。

integrity;

國語辭典簡編本

氣節「ㄑㄧˋ ㄐㄧㄝˊ」

人的志氣、節操。

造句讀書人講究的是氣節,豈可輕言投降?

國語辭典修訂本

氣節「ㄑ一ˋ ㄐ一ㄝˊ」

⒈  節氣、節令。

晉·陶淵明〈勸農〉詩:「氣節易過,和澤難久。」

⒉  人的志氣、節操。

《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莽敗,磐擁富貲居故國,為人尚氣節而愛士好施,有名江淮間。」
宋·陸游〈有所感〉詩:「氣節陵夷誰獨立,文章衰壞正橫流。」

引證解釋

⒈  志氣,節操。

《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 ﹞好學,遊俠,任氣節,內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陸游 《有所感》詩:“氣節陵夷誰獨立,文章衰壞正橫流。”
清 唐甄 《潛書·主進》:“世尚氣節,則為直士;世尚功業,則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這戰亂的年代,一個人的氣節很要緊。”

⒉  節氣;節令。參見“二十四節氣”。

《後漢書·西域傳論》:“若其境俗性智之優薄,產載物類之區品,川河領障之基源,氣節涼暑之通隔……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
晉 陶潛 《勸農詩》:“氣節易過,和澤難久。”
金 元好問 《少林雨中》詩:“西堂三日雨,氣節變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