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衣的意思

注音 ㄘㄨㄟˋ 一

拼音 cuì yī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用毛布製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決訟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繪繡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繡黼黻。

⒉  毛皮所製衣。

⒊  僧服的一種。

國語辭典修訂本

毳衣「ㄘㄨㄟˋ 一」

⒈  古代王公大夫所穿的毛績衣服。

《詩經·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漢·毛亨·傳:「毳衣,大夫之服。」

⒉  用鳥毛製成的僧服。

唐·李洞〈送行腳僧〉詩:「毳衣霑雨重,㯶笠看山攲。」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用毛布製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決訟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繪繡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繡黼黻。參閱 清 雷學淇 《介庵經說·禮說·章服通考》。

《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毛 傳:“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決訟。”
鄭玄 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而決男女之訟……毳衣之屬,衣繢而裳繡,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
《詩·王風·大車》:“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毛 傳:“璊,赬也。”

⒉  毛皮所製衣。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紫貂,白狐,製以為裘,鬱若慶雲,皎如荊玉,此毳衣之美也。”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金殿更戎幄,青袪換毳衣。”
《宣和遺事》後集:“有小兒三人,自樑棟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躍笑語,皆毳衣跣足。”

⒊  僧服的一種。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