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象的意思

注音 ㄅ一ˇ ㄒ一ㄤˋ

拼音 bǐ xiàng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比像”。比擬象徵。指譬喻、比擬。

國語辭典修訂本

比象「ㄅ一ˇ ㄒ一ㄤˋ」

⒈  比擬譬喻、比方形象。

《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採飾顯明,文章比象。」
三國吳·韋昭·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龍、華蟲之屬。」
《文選·張衡·西京賦》:「思比象於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廬。」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比像”。

⒉  比擬象徵。

《左傳·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杜預 注:“車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以示器物不虛設。”
《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採飾顯明,文章比象。”
韋昭 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龍華蟲之屬也。”
漢 張衡 《西京賦》:“思比象於紫微,恨 阿房 之不可廬。”

⒊  指譬喻、比擬。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冰筯》:“﹝帝﹞問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筯(指冰條)也。’帝謂左右曰:‘妃子聰惠,比象可愛也!’”
明 袁巨集道 《瓶史·使令》:“丁香瘦,玉簪寒,秋海棠嬌,然有酸態, 鄭康成、崔秀才 之侍兒也。其他不能一一比像,要之皆有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