楅衡的意思
注音 ㄅ一 ㄏㄥˊ
拼音 bī héng
基本釋義
⒈ 加在牛角上的橫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觸人。一說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楅衡「ㄅ一 ㄏㄥˊ」
⒈ 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另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
引《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漢·鄭玄·注:「杜子春雲:『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牴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引證解釋
⒈ 加在牛角上的橫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觸人。一說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引《詩·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
朱熹 集傳:“嘗,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觸也。”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鄭玄 注:“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漢 張衡 《東京賦》:“物牲辯省,設其楅衡。”
宋 蘇洵 《衡論·御將》:“蹄者可馭以羈紲,觸者可拘以楅衡。”
▸ 熱平衡
▸ 權衡輕重
▸ 權衡利弊
▸ 權衡
▸ 權衡得失
▸ 曲衡
▸ 銓衡
▸ 日居衡茅
▸ 騎衡
▸ 齊衡
▸ 棲衡
▸ 掊斗折衡
▸ 秦衡
▸ 評衡
▸ 平衡
▸ 品衡
▸ 平衡覺
▸ 平衡木
▸ 鳥衡
▸ 末衡
▸ 明文衡
▸ 門衡
▸ 陵衡
▸ 林衡
▸ 連衡
▸ 李衡奴
▸ 離衡
▸ 揆衡
▸ 魁衡
▸ 匡衡鑿壁
▸ 亢衡
▸ 抗衡
▸ 坑衡
▸ 伉衡
▸ 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