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ㄠˋ ㄎㄢ

拼音 xiào kān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蒐集某書的不同版本,並綜合有關資料,互相比較、核對,別其同異,定其正誤。

collation;

⒈  宋代校訂宮中藏書的官名。

Xiaokan,officer;


英文 to collate

德語 Textkritik (S, Sprachw)​, vergleichen (V)​

法語 conciliation

國語辭典簡編本

校勘「ㄐㄧㄠˋ ㄎㄢ」

集合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審定文字上的謬誤與同異。

造句校勘古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善本。

國語辭典修訂本

校勘「ㄒ一ㄠˋ ㄎㄢ」

⒈  集合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審定文字上的謬誤與同異。唐·白居易〈策林二·三十一大官乏人〉:「祕著之宦,不獨以校勘之用取之。」也作「校讎」。

訂正

⒉  職官名。宋代掌校訂書籍的官吏。

引證解釋

⒈  指對同一書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關資料加以比較核對,以考訂其文字的異同和正誤真偽。

唐 白居易 《策林二·大官乏人》:“祕著之官,不獨以校勘之用取之。”
宋 歐陽修 《書<春秋繁露>後》:“予在館中校勘群書,見有八十餘篇,然多錯亂重複。”
胡適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他料定讀小說的人決不會費大工夫用各種本子細細校勘。”

⒉  猶核實。比較核對。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諡》:“太常博士掌謚,職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録行狀,申尚書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擬議訖,申省,省司議定,然後聞奏。”
《元典章·刑部二·獄具》:“照得先為校勘笞杖,具呈都省照詳,遍行合屬依例施行去訖。”

⒊  宋 代校訂宮中藏書的官名。

《宋史·歐陽修傳》:“脩 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