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ㄨㄤˇ

拼音 wǎng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枉「ㄨㄤˇ」

1.彎曲、不直。

造句以直錯諸

2.邪惡不正的人事物。

造句過正

3.屈陷。

造句、勿勿縱

4.扭曲、歪曲。

造句貪贓

5.徒然、白、空。

造句費、

6.遷就、委曲。

造句駕、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ㄨㄤˇ

拼音 wǎng


[形]
1.彎曲的、不直的。《說文解字.木部》:「枉,衺曲也。」如:「枉尺」。《荀子.王霸》:「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2.不正直的、邪惡的。《論語.顏淵》:「能使枉者直。」《元史.卷一七五.張珪傳》:「人有冤抑,必當昭雪,事有枉直,尤宜明辨。」
[動]
1.扭曲、歪曲。如:「貪贓枉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冤陷。如:「冤枉」、「勿枉勿縱」。

3.遷就、委屈。參見「枉駕」、「枉顧」等條。
[名]
1.邪惡不正的人事物。如:「矯枉過正」。《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冤屈。《新唐書.卷一三五.高仙芝傳》:「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
[副]
徒然、白費。如:「枉費」。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二:「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詞:「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