旛勝的意思
注音 ㄈㄢ ㄕㄥˋ
拼音 fān shèng
基本釋義
⒈ 舊時立春日的裝飾物。多剪紙、絹、金銀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狀,掛在花下、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鬢髮上。亦互為饋贈。
旛勝「ㄈㄢ ㄕㄥˋ」
⒈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
引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及金彩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引證解釋
⒈ 舊時立春日的裝飾物。多剪紙、絹、金銀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狀,掛在花下、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鬢髮上。亦互為饋贈。
引宋 范成大 《鞭春微雨》詩:“旛勝絲絲雨,笙歌步步塵。”
清 沉初 《西青筆記·紀庶品》:“新正 江 南進掛屏……插細珠串為旛勝於瓶,劇有巧思。”
▸ 如不勝衣
▸ 人眾勝天
▸ 人定勝天
▸ 人勝
▸ 人勝節
▸ 曲勝
▸ 全勝
▸ 獅威勝虎
▸ 詘勝
▸ 人強勝天
▸ 若不勝衣
▸ 獅威勝龍
▸ 取勝
▸ 柔勝剛克
▸ 柔勝
▸ 清勝
▸ 情不自勝
▸ 強勝
▸ 去殺勝殘
▸ 巧不勝拙
▸ 旗開得勝
▸ 旗旛
▸ 青旛
▸ 旗開取勝
▸ 奇勝
▸ 祈勝
▸ 破勝
▸ 偏勝
▸ 蟠桃勝會
▸ 狃勝
▸ 千勝將軍
▸ 千秋旛
▸ 名山勝水
▸ 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