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邑的意思

注音 ㄩˊ 一ˋ

拼音 yú y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於悒”。

⒉  憂鬱煩悶。

⒊  猶嗚咽。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於悒”。

⒉  憂鬱煩悶。

《楚辭·九章·悲回風》:“傷太息之愍憐兮,氣於邑而不可止。”
王逸 注:“氣逆憤懣,結不下也。”
朱熹 集註:“於音烏。”
漢 牟融 《理惑論》:“玉石同匱, 猗頓 為之於悒;朱紫相奪, 仲尼 為之嘆息。”
《舊唐書·肅宗紀論》:“臣每讀《詩》至 許穆夫人 聞宗國之顛覆, 周 大夫傷宮室之黍離,其辭情於邑,賦諭勤懇,未嘗不廢書興嘆。”
《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九年》:“馬超 知 張魯 不足與計事,又 魯 將 楊昂 等數害其能, 超 內懷於邑。”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綴法》:“若令思挫於弱毫,教屈於陋墨,言之使人於邑。”

⒊  猶嗚咽。

《史記·刺客列傳》:“政 姊 榮 聞人有刺殺 韓 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屍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 政 之旁。”
王伯祥 注:“於邑,同‘嗚咽’。悲哽。”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洿沬悵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唐 劉禹錫 《原力》:“客於邑垂涕洟。 劉子 解之……客聞之破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既而秋決有日,女始皇皇躁動,晝去夕來,無停履。每於寂所,於邑悲哀,至損眠食。”